苏轼的诗词
+展开苏轼简介
浣溪沙·簌簌衣巾落枣花
[宋代] 苏轼
译文注释写作背景赏析鉴赏
徐门石潭谢雨,道上作五首。潭在城东二十里,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。
簌簌衣巾落枣花,村南村北响缲车,牛衣古柳卖黄瓜。(缲 通:缫)
酒困路长惟欲睡,日高人渴漫思茶。敲门试问野人家。
+展开内容
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
[宋代] 苏轼
译文注释写作背景赏析评析
三月七日,沙湖道中遇雨。雨具先去,同行皆狼狈,余独不觉,已而遂晴,故作此词。
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
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
+展开内容
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
[宋代] 苏轼
译文注释写作背景赏析评析
黑云翻墨未遮山,白雨跳珠乱入船。
卷地风来忽吹散,望湖楼下水如天。
放生鱼鳖逐人来,无主荷花到处开。
水枕能令山俯仰,风船解与月裴回。
乌菱白芡不论钱,乱系青菰裹绿盘。
忽忆尝新会灵观,滞留江海得加餐。
献花游女木兰桡,细雨斜风湿翠翘。
无限芳洲生杜若,吴儿不识楚辞招。
未成小隐聊中隐,可得长闲胜暂闲。
我本无家更安往,故乡无此好湖山。
+展开内容
江城子·密州出猎
[宋代] 苏轼
译文注释写作背景赏析鉴赏
老夫聊发少年狂,左牵黄,右擎苍,锦帽貂裘,千骑卷平冈。为报倾城随太守,亲射虎,看孙郎。
酒酣胸胆尚开张,鬓微霜,又何妨!持节云中,何日遣冯唐?会挽雕弓如满月,西北望,射天狼。
+展开内容
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
[宋代] 苏轼
译文注释写作背景赏析评析
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。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。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。夜来幽梦忽还乡,小轩窗,正梳妆。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。料得年年肠断处,明月夜,短松冈。
(肠断 一作:断肠)
+展开内容
念奴娇·赤壁怀古
[宋代] 苏轼
译文注释写作背景赏析鉴赏评析
故垒西边,人道是,三国周郎赤壁。
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
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。
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初嫁了,雄姿英发。
羽扇纶巾,谈笑间,樯橹灰飞烟灭。(樯橹 一作:强虏)
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。
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。(人生 一作:人间;尊 通:樽)
+展开内容
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
[宋代] 苏轼
译文注释写作背景赏析评析
丙辰中秋,欢饮达旦,大醉,作此篇,兼怀子由。
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?(何似 一作:何时;又恐 一作:惟 / 唯恐)
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(长向 一作:偏向)
+展开内容
入峡
[宋代] 苏轼
自昔怀幽赏,今兹得纵探。长江连楚蜀,万派泻东南。
合水来如电,黔波绿似蓝。
余流细不数,远势竞相参。
入峡初无路,连山忽似龛。
萦纡收浩渺,蹙缩作渊潭。
风过如呼吸,云生似吐含。
坠崖鸣窣窣,垂蔓绿毵毵。
冷翠多崖竹,孤生有石楠。
飞泉飘乱雪,怪石走惊骖。
绝涧知深浅,樵童忽两三。
人烟偶逢郭,沙岸可乘篮。
野戍荒州县,邦君古子男。
放衙鸣晚鼓,留客荐霜柑。
闻道黄精草,丛生绿玉篸。
尽应充食饮,不见有彭聃。
气候冬犹暖,星河夜半涵。
遗民悲昶衍,?孟昶従此入觐,王衍亦蜀主。
?旧俗接鱼蚕。
版屋漫无瓦,岩居窄似庵。
伐薪常冒崄,得米不盈甔。
叹息生何陋,劬劳不自惭。
叶舟轻远氵斥,大浪固尝谙。
矍铄空相视,呕哑莫与谈。
蛮荒安可驻,幽邃信难妉。
独爱孤栖鹘,高超百尺岚。
横飞应自得,远飏似无贪。
振翮游霄汉,无心顾雀鹌。
尘劳世方病,局促我何堪。
尽解林泉好,多为富贵酣。
试看飞鸟乐,高遁此心甘。
+展开内容
行香子(茶词)
[宋代] 苏轼
绮席才终。欢意犹浓。酒阑时、高兴无穷。共夸君赐,初拆臣封。看分香饼,黄金缕,密云龙。斗赢一水,功敌千钟。觉凉生、两腋清风。暂留红袖,少却纱笼。放笙歌散,庭馆静,略从容。
+展开内容
送李公恕赴阙
[宋代] 苏轼
君才有如切玉刀,见之凛凛寒生毛。愿随壮士斩蛟蜃,不愿腰间缠锦绦。
用违其才志不展,坐与胥吏同疲劳。
忽然眉上有黄气,吾君渐欲收英髦。
立谈左右俱动色,一语径破千言牢。
我顷分符在东武,脱略万事惟嬉遨。
尽坏屏障通内外,仍呼骑遭为马曹。
君为使者见不问,反更对饮持双螯。
酒酣箕坐语惊众,杂以嘲讽穷诗骚。
世上小儿多忌讳,独能容我真贤豪。
为我买田临汶水,逝将归去诛蓬蒿。
安能终老尘土下,俯仰随人如桔槔。
+展开内容
苏轼的诗词句
苏轼的相关诗词名句
- > 梦中历历来时路。
- > 雨中特为置酒,遂作。
- > 北望平原,落日山衔半。
- > 玉宇琼楼,乘鸾来去,人在清凉国。
- > 千古龙蟠并虎踞。
- > 但莫遣、新燕却来时,音书绝。
- > 万重云外,斜行横阵,才疏又缀。
- > 东风陌上惊微尘,游人初乐岁华新。
- > 角声吹落梅花月。
- > 声摇苍玉佩、色重黄金带。
- > 蝶懒莺慵春过半。
- > 淡云斜照著山明。
- > 坐中有客最多情,不惜玉山拚醉倒。
- > 道远谁云会,罪大天能盖。
- > 废沼夜来秋水满,茂林深处晚莺啼。
- > 古今如梦,何曾梦觉,但有旧欢新怨。
- > 回首长安佳丽地,三十年前,我是风流帅。
- > 人纵健,头应白。
- > 作个归期天已许。
- > 长忆别时,景疏楼上,明月如水。
- > 便相将、左手抱琴书,云间宿。
- > 巾偏扇坠藤床滑,觉来幽梦无人说。
- > 只忧长笛吹花落,除是宁王。
- > 未成小隐聊中隐,可得长闲胜暂闲。
- > 若使人人祷辄遂,告物应须日千变。
- > 后土祠中玉蕊,蓬莱殿后鞓红。
- > 佳人斜倚合江楼,水光都眼净,山色总眉愁。
- > 万家游赏上春台,十里神仙迷海岛。
- > 华胥梦断人何处,听得莺啼红树。
- > 过海云帆来似箭。
- > 元丰五年,余谪居黄。
- > 天门四十里,夜看扶桑浴。
- > 撞钟浮玉山,迎我三千指。
- > 所不如者,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。
- > 借与玉川生两腋,天仙未必相思。
- > 清明过了,残红无处,对此泪洒尊前。
- > 归去来兮,吾归何处?
- > 问公何事,不语书空。
- > 细雨足时茶户喜,乱山深处长官清。
- > 万里归心独上来。
- > 老病逢春只思睡,独求僧榻寄须臾。
- > 道子实雄放,浩如海波翻。
- > 写真留阁下,铁面眼有棱。
- > 天垂云重作春阴。
- > 白首相看拟奈何。
- > 不然配食水仙王,一盏寒泉荐秋菊。
- > 隐隐遍、长林高阜,卧红堆碧。
- > 若问使君才与术,何如。
- > 明朝端午,待学纫兰为佩。
- > 羞对井花愁,愁花井对羞。
- > 莲步轻飞,迁客今朝始是归。
- > 谁信道,些儿恩爱。
- > 永丰坊那畔,尽日无人,谁见金丝弄晴昼?
- > 游人便作寻芳计,小桃杏、应已争先。
- > 我不识君曾梦见,瞳子了然光可烛。
- > 红旆到时黄叶乱。
- > 北山倾,小溪横。
- > 春雨消残冻,温风到冷灰。
- > 垂杨乱掩红楼半。
- > 晨鸡且勿唱,更鼓畏添挝。
- > 嚼徵含宫,泛商流羽,一声云杪。
- > 走马探花花发未。
- > 转关镬索,春水流弦霜入拨。
- > 事皆前定,谁弱又谁强。
- > 作郡浮光虽似箭。
- > 殢人娇态最轻盈。
- > 今朝有客,来从濉上,能道使君深意。
- > 当时张范风流在,况一尊浮雪。
- > 狂处士,真堪惜。
- > 我昔南行舟击汴,逆风三日沙吹面。
- > 吴姬三日手犹香。
- > 当年王中令,斫木南山赪。
- > 白尽老髭须,明日淮南去。
- > 仙掌月明,石头城下,影摇寒水。
- > 映山黄帽螭头舫,夹岸青烟鹊尾炉。
- > 怪其丰暇自得,余问之。
- > 我今身世两悠悠,去无所逐来无恋。
- > 译文谁作桓伊三弄,惊破绿窗幽梦?
- > 九十日春都过了,贪忙何处追游。
- > 占得人间一味愚。
- > 雨后春容清更丽。
- > 梦断魂销,一枕相思泪。
- > 眼花乱坠酒生风,口业不停诗有债。
- > 夜沈沈、谁道□□,□系得人心。
- > 行看积雪厚埋牛,谁与春工掀百蛰。
- > 何殊病少年,病起头已白。
- > 读尽床头几卷书。
- > 新恩犹可觊,旧学终能难改。
- > 不似天涯,卷起杨花似雪花。
- > 忆昔射策干先皇,珠帘翠幄分两厢。
- > 东海若知明主意,应教斥卤变桑田。
- > 纱窗几度春光暮。
- > 水晶盐,为谁甜?
- > 平生惯写龙凤质,肯顾草间猿与獐。
- > 然有其声而无其辞。
- > 朱槛俯窥寒鉴,照衰颜华发。
- > 君臣一梦,今古空名。
- > 素娥今夜,故故随人,似斗婵娟。
- > 满院黄英映酒杯。
- > 临皋烟景世间无。
- > 高会聊追短景,清商不暇馀妍。
- > 雨脚半收檐断线,雪林初下瓦疏珠。
- > 珠泪溅, 丹衷碎。
- > 吾观画品中,莫如二子尊。
- > 居士先生老矣,真梦里、相对残釭。
- > 多病多愁,须信从来错。
- > 空追想,念前欢杳杳,后会悠悠。
- > 敛尽春山羞不语。
- > 湿云不动溪桥冷。
- > 嗟叹之不足,乃次其韵。
- > 旧闻石鼓今见之,文字郁律蛟蛇走。
- > 况欲系其尾,虽勤知奈何。
- > 北固山前三面水。
- > 无限事,从头说。
- > 忽登最高塔,眼界穷大千。
- > 尚想横汾,兰菊纷相半。
- > 一点香檀,谁能借箸,无复似张良。
- > 晚景落琼杯,照眼云山翠作堆。
- > 好睡慵开莫厌迟。
- > 还凭流水送人归。
- > 濯锦江头新样锦,非宜。
- > 振衣忽归去,只影千山里。
- > 知君仙骨无寒暑。
- > 君不见诗人借车无可载,留得一钱何足赖!
- > 挥毫落纸勿言疲,惊龙再起震失匙。
- > 相将泛曲水,满城争出。
- > 乃知柳子语不妄,病嗜土炭如珍羞。
- > 君不见周南歌汉广,天教夫子休乔木。
- > 美酒一杯谁与共。
- > 天涯流落思无穷。
- > 花落狂风,小院残红满。
- > 欲寄相思千点泪,流不到,楚江东。
- > 明朝归路下塘西,不见莺啼花落处。
- > 领巾飘下瑞香风。
- > 花开又花谢,离恨几千重。
- > 墙头红杏暗如倾。
- > 辋川图上看春暮。
- > 忽忆尝新会灵观,滞留江海得加餐。
- > 何况清丝急管催。
- > 君门深九重,坟墓在万里。
- > 那日绣帘相见处。
- > 衣带渐宽无别意。
- > 单于若问君家世,莫道中朝第一人。
- > 念此惘然,故作此词。
- > 舟中人言:公显方会客也。
- > 饶君拨尽相思调,待听梧桐叶落声。
- > 百岁痴顽推不倒。
- > 江南父老留公住。
- > 元宵似是欢游好。
- > 斜照江天一抹红。
+展开更多苏轼诗词名句
苏轼研究
苏轼相关研究资料、文章、文献
- > 苏轼诗词中的旷达情怀
- > 苏轼咏物词浅议
- > 苏轼词的纪事方法
- > 苏轼黄州词中的归隐情结
- > 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
- > 苏轼的坎坷仕宦生涯
- > 苏轼论诗歌艺术风格
- > 苏轼的诗歌美学思想
- > 苏轼思想与宋词解放
- > 苏轼唯一典型的婉约词
- > 晁补之对苏轼词风的拓展
- > 从用调与创意看苏轼的词史地位
- > 苏轼的文章理论体系及其美学特质
- > 苏轼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诗
- > 苏轼的文化性格内核
- > 苏轼诗歌与北宋文化的议论精神和淡雅精神
+展开更多苏轼研究资料
收藏/分享
分享「苏轼的诗词」到: